台灣地域振興聯盟於8/31在花蓮舉辦的創生障礙賽順利落幕,本次以微型經濟為命題,由高山森林基地的馬中原擔當在地視野的角色,和大家分享地方創生所遇見的障礙與解方;並由聯盟的政策倡議主委謝昇佑提供社會學的觀點,展開一場激烈的障礙賽討論。
上午高山森林基地的夥伴帶著參與者們從山上到海邊,走讀磯崎部落,隨著馬中原渾厚的歌聲帶著我們回到這片土地上的歷史裡,精彩的活動安排和花東山海的美景讓參與者驚呼連連,在親身體驗中也不忘傳達著永續與生態的重要性,連結到下午的微型經濟課題。
時間來到下午,由中山大學社會實踐與發展研究中心的吳涵瑜擔任主持人為我們開場,從行動策展的概念切入,引領參與者從上午的走讀活動出發,互相分享在磯崎部落所見所聞與感受。隨而談到創生、回鄉、支持系統的必須性。
參與者分享心得
在討論中,馬中原透過自身農業經驗闡述花東與西部經濟模式的差異,並提出主流經濟體系缺乏提供給微型經濟體的通路一困境;而謝昇佑則對此現況提供脈絡的解釋,並強調應尋找更適合的典範和政策,他也讚許部落的永續精神,韌性經濟應從部落千年來累積的經濟模式探究。
參與者中也有財經系背景的夥伴,由於訓練方式是以主流經濟作為發展導向,透過微型經濟的認識產生很多價值上的碰撞,而當地夥伴馬中原則認為經濟活動不是只有為主流經濟服務一條路,像是快餐式的觀光產業沒有讓經濟真正流回地方,反而採用小眾、低密度,並開發深度旅遊客群更能用產業打破文化、行業界線,創生夥伴近鄰串連、經營協作網絡,進而增加客流量,串連微型經濟、微小卻不微弱。謝昇佑也針對主流與微型經濟的兩種模式提出平易近人的思考:小麵攤和麥當勞哪一個是大眾生活不能缺少的支柱呢?而為何現存的制度難以支持小的單位(小麵攤)呢?進而引出大與小都要並存才是健全的社會系統。
這次的參與者中有許多夥伴帶著惜食、有機友善農業的觀點來到這次的創生障礙賽,更有家樂福文教基金會,也是聯盟支持系統委員的蘇小真為我們提供大企業的視角,呼應到謝昇佑的觀點並提及大系統如何成為小系統改變的助力,藉由商業力量推動地方微經濟的改變,共生、相互支持,打造韌性社區。
地方創生有許多樣貌,但微型經濟經常是夥伴們的營運模式,希望透過這次的討論能夠引發大眾更多元的思考,利於地方、也利於生態的永續發展,喚起典範和政策面變革的省思。
創生障礙賽,我們下次見!
Comenta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