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在光之島文化藝術基金會,一群關心花蓮的創生夥伴聚集於此。這次光之島的創辦人王玉萍、集大陳的趙孝嚴、台灣山岳的張光承和阿改玩生活的Apyang,帶領著參與的夥伴們接續8/5在高山森林基地的議題,繼續思考:立基於文化族群的多樣、創意產業的發展,花蓮的地方學為何物?
開場影片由黃宣衛老師為大家從人類學的角度揭開序幕,提到「共榮共存」的重要性,接著王玉萍接掌主持棒,明確點出這次的主題:在地生活和觀光產業的鏈結、花蓮的「本金」會是什麼?她首先分別講述發生在美國、日本和英國的故事,這些案例喚起居民的投入,也把技術留在當地,分享創意產業不只是對外充滿吸引力,最重要的是為地方帶來新的力量。「創意是為了希望來的」她說道。
第二階段,夥伴們以先前共識營的話題為基礎分成了兩桌,分別採用不同的討論模式,各自激盪出火花:
✹ 趙孝嚴和張光承這桌
夥伴們從前一次共識營產出的議題出發,特別針對花蓮「小而美」的特性展開密切的討論。原先夥伴們從花蓮的「雅」出發,對比出花東二縣台東「野」、花蓮「雅」的印象,也推導出花蓮的產業特色就是這般「小而美」。其中在花蓮有經營咖啡廳的夥伴歷權就分享自身經驗和業界的所見所聞:他認為不同規模和型態的餐飲業者,客群選擇差異是承擔風險的關鍵,需多業者認為花蓮內需市場小因此過度依賴觀光,但天災人禍是花蓮業者經常面臨的挑戰,依賴觀光擴張規模,卻在提高成本的同時加深風險。夥伴們認同其實本地市場的風險較小,當遭遇逆境時近鄰經濟相對不受影響,花蓮的「小而美」也獨具魅力。
✹ 王玉萍和Apyang這桌
兩位桌長拋出問題邀請夥伴們分享:近期自己覺得花蓮很喜歡的空間和去參加過值得分享的活動。離桌幾公尺遠的地方都能感受到這桌沈著的空氣,夥伴們壓低嗓音分享各自對花蓮的觀察。自然、療癒和優質生活是夥伴們最後統整出來的關鍵字,相較另一桌著眼產業的議題,這桌更重視生活和文化的感受,近一步思考有機農產如何變成日常、怎麼樣的活動更觸動人心。
文化和創意是當前體驗地方生活的重要角色,產業和生活一樣重要而且難以分割,所以夥伴們才能夠在同一個空間同時探討「哪一種經營模式更長久」和「怎麼樣的文化體驗更鮮活」。共識營讓夥伴們更能凝聚共識,到最後更是在議題的相互呼應中難以散場,也看見地方夥伴們對讓在地變更好的決心,相信創生障礙賽或共識營帶給當地的擾動能夠持續下去。
逆境創生共識營,我們下週一在洄遊吧見!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