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生接力賽|埔里場|青年政策對話
- 振興聯盟 台灣地域
- 6月10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本場次雖以青年政策對話命題,但在對談過程中我們討論的範疇不侷限在法律上定義的青年,更關注到青年以上、老年未滿的階段,他們的困惑成為這個場次不可忽視的聲音。
「地方創生」一詞進入台灣,在各行各業登場,並被視為一種不同型態的模式,源自中央的政策。2019年,政策開始推動的時代,大部分的地方政府對這個政策還比較陌生,嘉義市智科處在這一波政策推動的前浪上,首當其衝遇到的議題就是如何和首長及同僚溝通。

前任處長郭軒志分享和府內建立共識的機制,「地方創生發酵器 」這個概念透過讓一群積極的公務員和地方創生業者一起共學,將原本各據山頭的不同部會牽在一起:主管階層有自己的場次、基層夥伴也無懼於暢所欲言,讓創生團隊與地方政府放下藩籬,合作流通也變得更順利。
《有事青年節》在這樣健康的環境下催生,郭軒志打趣將它比喻為培育下一代創生人才的農場,以競賽策動青年提案企劃,由這個平台在茫茫人海中拔擢有潛力的青年。提供青年的資源不只提供創生行動的資本,更有可能使團隊做更多、呈現政策的正向循環。郭軒志更從公部門角度提供提案實用建議,大談公部門角色的心聲也讓現場的公部門夥伴點頭如搗蒜。
《有事青年節》可以是典範,但並不代表能被複製。南投青年所的楊紹宏所長也在這之中有所學習,自侃南投縣青年所就像新生兒,對青年單位的角色拋出疑問,也引發現場夥伴的反思。與會還有基隆市青年科科長提到,參與青年的活動經常需利用假日時間,該如何平衡成為青年單位自身的課題。

下半場著重在參與者的對談,麥克風化為接力棒,夥伴們接棒說出自己的困惑與障礙。意外發現不只有政策定義上的「青年」,還有一群不受惠於青年政策的創生夥伴:這些人選擇在自己人脈歷練、經濟能力都更臻成熟的階段回到家鄉,把人生下半場奉獻給認為有價值的事,然而這個階段的「返鄉中年」,恰恰卡在政策的斷層上,需要的也和青年不同,只能苦笑說自己已不是青年。
在互相打氣的氛圍之下,楊紹宏所長回應,「創生是全齡的事情,而非特定年齡區段的特權。」或許現階段青年政策無法涵蓋上一個世代的創生夥伴,但只要有一顆永保年輕的心,不管幾歲都能讓地方洋溢活力。

透過這次交流,讓公部門夥伴收穫前輩的方法論、讓更多南投在地夥伴相互認識,更找到下一個階段性的議題。參與者以自己的論點讓創生接力賽可以有全新的定義方式——世代接力,串連起地方聲音,回鄉不孤單!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