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1123資產 7.png
1123資產 6.png

由慢食規劃團隊-津和堂延續台東慢食精神,安排傳承貳代的在地主廚,邀你齊聚品嚐餐食所傳遞的地方文化風味,搭配酒水及在地藝術表演團隊登台演出,帶給你不同的五官感受。
餐宴後將一同圍繞在營火旁進行一系列破冰與互動遊戲,藉此與來自全台各地的夥伴們有更多接觸機會,同時也讓微醺的你,繼續藉著酒水暢所欲言。

1124資產 9.png

津和堂2013年初在臺東池上創立,深耕臺東各項地方工作近10年,秉持著「在生活的場域裡做規劃、在人的鏈結中創造價值」,以參與式(Participatory)的行動規劃(Action Planning)、 與地方社群共創的社會設計(Social Design)思維,專注地推動臺東地方發展相關議題、包含城鄉規劃、食農產業(臺東慢食)、在地培力以及各式展策設計、國際交流等專案執行。創辦人郭麗津和團隊夥伴期許臺東的未來是朝向更環境永續、社群友善的美好境地。

1124資產 8.png
1124資產 10.png

臺東味,傳二代

什麼是「臺東味」?--那個記憶中帶你穿梭百里,彷如置身山海氣息間的風味,只有在臺東才品嘗得到的特殊料理 ;這一次我們從慢食社群中邀請了各族群裡具代表性的臺東味道,並透過傳承了這番臺東味的年輕二代,他們均以嶄新的詮釋與努力再現或傳承上一代的手藝。這是一場傳統經典菜系、或地方代表性物產,透過年輕主理人接棒後精彩呈現的組合。
 

1124資產 11.png

莊玲宜(莊姐)和呂增興(呂大哥)夫妻「牽手」一生,在群山環繞的延平鄉,打造了宜興園民宿。莊姐擅長運用當地小農與自家種植的無毒食材,烹煮閩式家傳菜,拿手料理包含老薑雞飯及家傳豬腳等,精湛廚藝早已在老饕客之間名聲遠播。呂大哥的家族過去則在臺東市區經營「有生飯店」,是70年代臺東最紅的便當專賣店。兩人的兒子其恩目前從事設計工作,在臺東老牌便當店長大的他,夢想是要將家族的滷肉飯傳承下去,正準備在自家車庫推出滷肉飯餐車,持續用家傳美味擄獲眾人的胃。

1124資產 12.png

蓋亞那工作坊的起源是為了復育小米。小米是布農族人的主食,也是生活與祭儀的核心,但因為人口外移,許多布農部落的小米田都漸漸荒廢, 蓋亞那工作坊的主理人Ibu (胡郁如)從外地回到部落, 追隨父母胡天國與劉金蕉的腳步,在部落裡種回一片布農族的小米園。

重返部落的Ibu也花了一年的時間努力學習,才煮出一鍋部落長輩們都認可的小米飯。搭配煙燻豬肉、炸野菜與布農醃泡菜,成為一道總在臺東慢食節現場秒殺的風味美食。蓋亞那也持續以「布農族傳統文化」與「食物記憶與創新」兩大核心,將台灣原生作物料理出不同的風貌。

1124資產 13.png

出力釀由莎莎與先生許震詮(阿詮)共同創辦。莎莎的家族在都蘭部落裡就以精湛的釀酒手藝出名。兩人傳承家族的百年工法,在部落裡復育阿美族的傳統製麴植物,利用九種酒麴藥草製作酒麴生產糯米酒「出力釀」,復刻了部落耆老們記憶力的好味道,也成為都蘭最具代表性的地酒。
布告則是為了照顧家鄉長輩而回到都蘭的返鄉青年。在部落哥哥的帶領下,慢慢找回對自身文化的認同,並在家人的支持下,打造了32 鄰咖啡並成為主廚。出力釀串聯布告,以出力釀糯米酒為核心,創造出呈現當代阿美族酒食文化的餐桌,除了展現阿美族飲食內涵的野菜料理與石頭火鍋,也有利用酒麴藥草與酒粕入菜的創意菜色。

1124資產 14.png

旗遇海味餐廳的主人,林昱濱,是在成功漁港邊玩邊長大的囝仔。阿公從綠島來到成功捕魚,父親經營漁貨,是將旗魚外銷至日本的重要推手;昱濱秉持著對漁港的深厚情感以及家承三代的職人精神,每日親自走進漁市場,用承襲自父親的鑑魚眼光,挑選最頂級的各種魚鮮,將海味從產地帶到餐桌。

旗魚是旗遇海味餐桌上的靈魂之一。昱濱長期推廣成功漁港傳統古漁法「鏢旗魚」所捕獲的旗魚。「鏢刺法」具有針對性,較能維護海洋永續性,漁獲的肉質也較好。依循著季節的賞賜,為饕客們端上當令最鮮美的旗魚料理。

1124資產 15.png

烏尼囊是布農族語「感謝你、祝福你」的意思,烏尼囊多元文化工作坊的「首席總舖師」美華姐,努力找回部落耆老口中快要失傳的好味道,
希望將食材的原始風味呈現給大家。兒子孝賢則積極協助美華姐推廣部落餐桌,從布農族傳統飲食文化出發,以煙燻、柴燒、風乾等方式,充分展現食物的原味,藉由餐點講述部落的文化故事。所推出的餐點更於2020年的慢食評鑑得到評審的肯定,榮獲最高等級的「三星店家」。

1124資產 16.png

秘食私廚掌廚人欣芝來自臺東客家大本營—關山鎮,家族長輩從民國 62 年起就在關山開飯館,接著由媽媽接手,遠近馳名至今近五十年。欣芝從小穿梭在廚房和廳堂,非常熟悉傳統客家味、以及家族嚴謹的料理職人精神。與先生宗儒在臺東市區開張的「秘食私廚」,把第三代年輕人的新點子巧妙地融入客家傳統菜色中,在「每道皆以蔬果入菜」的烹飪基礎上,發展出蔬果燜燒雞、果香龍鬚菜、以及「淡粉紅色」的花生豆腐等美味料理。

1124資產 17.png

十年前,永安茶園的劉倚瑩在家人的期盼下返鄉接棒。永安茶園的命名是倚瑩的阿公對自己的要求,希望大家喝下的茶能「永遠安心」,倚瑩為了阿公的理念,不斷精進茶領域的知識,希望讓更多人喝到好茶,也感受到阿公的初心。
幾年來,經歷了家鄉茶區的沒落、看見了茶產業的變化與發展趨勢,倚瑩決定在2020年著手進行店面改造,為老家茶行帶來新生。
隨著永安茶園已截然不同,倚瑩更與在地許多茶業夥伴,共同籌組了「紅烏龍合作社」,打造紅烏龍茶新品牌,將鹿野的紅烏龍茶介紹給大眾。

1124資產 18.png

十年前,永安茶園的劉倚瑩在家人的期盼下返鄉接棒。永安茶園的命名是倚瑩的阿公對自己的要求,希望大家喝下的茶能「永遠安心」,倚瑩為了阿公的理念,不斷精進茶領域的知識,希望讓更多人喝到好茶,也感受到阿公的初心。
幾年來,經歷了家鄉茶區的沒落、看見了茶產業的變化與發展趨勢,倚瑩決定在2020年著手進行店面改造,為老家茶行帶來新生。
隨著永安茶園已截然不同,倚瑩更與在地許多茶業夥伴,共同籌組了「紅烏龍合作社」,打造紅烏龍茶新品牌,將鹿野的紅烏龍茶介紹給大眾。

1124資產 19.png

跟著痴愛玉老闆娘吳珮甄的爸爸前往山上的愛玉果園,這裡種植著約三千顆的爬藤果樹,超過三十年的照料採收,一路至今,不辭辛勞。
從小看著父親種植愛玉的珮甄,深深體會照料、採收、加工、曝曬愛玉是辛苦的付出,不願愛玉只是菜市場塑膠杯裡的解渴飲料。返鄉之後,珮甄決定開一間「專賣愛玉」的「痴愛玉」。店內經典的「就是愛玉」,是以父親種植的愛玉籽搓洗成凍,再淋上檸檬汁、搭配臺東龍田的蜜鳳梨,酸甜沁涼;珮甄更不斷研發愛玉的多元創新風味,像是冬令時節限定的燒愛玉,獨特又驚喜,將愛玉的口味提升至更高的境界。

1124資產 20.png

拉勞蘭是排灣族語「土地肥沃之地」的意思,部落共同復育小米近二十年,一步一步找回失
落的傳統文化。小米工坊的主廚曉鳳向母親、
部落裡的Ina及Vuvu們學習製作排灣族的傳統
食物,致力於保存記憶裡的美味與傳承部落的
飲食文化內涵,也不斷融入自己的創意詮釋,
透過食材與料理傳遞部落的故事。
曉鳳做的Cinavu曾得過全國競賽冠軍,黏Q的金黃色小米粒粒分明,與糯米混搭,包著鹹香豬肉,外層覆上助消化的甲酸漿葉,最後再用充滿香氣的月桃葉裹起,是部落的經典美味。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