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20220425_2022台灣地方創生年會_官網_地域振興大賞_OL_工作區域 1.png
資產 3_1.5x.png
資產 1_1.5x.png
1128資產 95.png
1128資產 16.png

最佳二代傳承獎

大賞資產 3.png

地方產業由下一代承接,進而留鄉傳承地方文化,接續復興在地產業,在世代交替的過程中,積累推動地方向前、為在地注入新活水的力量。

1128a資產 68.png
1128資產 8.png

宜蘭縣冬山鄉以往興盛的村子裡有著大大小小的家庭製茶場與健康的茶園,隨著時代的轉變,農村子弟往都市高就,導致許多老農無人承接家業,而茶廠歇業設備轉售,茶園荒廢。

  • 有感著村子裡的茶業逐漸沒落,於是慢慢與老農合作,發展以租賃閒置茶廠,啟動曾經是生產基地的老茶廠。

  • 媒合對茶業有興趣之青年進入農村,接續荒廢茶園管理工作,透過友善管理方式,申請取得友善認證。並且引導青年學習老農的製茶技術,透過這樣的互助關係,協助青年度過草創,最終期望冬山茶業能重啟榮錦。

1128資產 9.png
  • 返鄉期間,擔任中山休閒農業區發展協會-總幹事一職,動員組織成立『友善環境耕作團體』,開啟協助農友由慣行農法轉型友善耕作目前協助冬山河流域上游的農友至今,農產耕作面積獲得友善耕作認証已達13公頃以上而成立友善環境耕作團體後,協助荒地復耕,活化農地面積亦達6公頃以上。

  • 有感青年不願回鄉,造成茶業傳承困難,即提出願當領頭羊,經透過水保局展開執行『老茶廠注入新靈魂』計畫。

【執行成果】

  • 媒合製茶師徒,已延續2位老師傅手路,傳遞製茶技術為軸心,實現技術傳承。

  • 協助當地19位茶師專業製茶代工OEM,每茶季製程代工重量3000斤以上,涵蓋茶園面積20公頃以上。

  • 培育3位青年的茶葉人才從事茶業,並參與地區比賽,更獲得佳績(錄級獎)。

  • 開發茶葉加工3頂,增加茶葉價值等產品。

  • 提供了茶葉農務 4人就業機會。

  • 配合宜蘭大學的農業實習學分2年4人

  1. 冬山鄉主要的農產『茶、柚』,故特別與在地茶農與柚農,協助開發合作,在避免文旦產量過量,造成市售滯銷,直接在疏花期,將疏花時修剪的花朵,研發了黃金比例的柚花茶,而窨製後的柚花茶,不僅將原本農業廢棄物重新獲得價值,更讓文旦的賞味期限延長為全年都可以喝到、聞到的農產品,讓柚子不再是節氣商品,大大提高文旦價值,還榮獲109年行政院農委會舉辨之農村好物,入選得獎的肯定。

  2. 103年返鄉後即開始擔任茶葉產銷班班長,並一直協助農友申請產銷履歷驗證與有機驗證。在擔任冬山青農會長期間,亦不斷提拔返鄉青農加入茶葉產銷班。

  • 目前班員的平均年齡為宜蘭最年輕之茶葉產銷班。

  • 透過農業產銷班組織運作,亦同時可讓返鄉青農獲得共同購買農業資材降低生產成本、班員彼此交流精進提升生產技術及開創新商機。

1128資產 98.png
1128資產 8.png

台南東山土窯柴焙龍眼乾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農業技藝,早在明清時期在東山山區的先人們就運用土窯龍眼木煙燻烘焙龍眼,特殊烘焙方式成就柴焙風味,烘焙過程需要歷經六天五夜,大約9斤新鮮龍眼才能烘焙成1斤桂圓肉,中間需要花費的人工成本極高,因農村人口外流嚴重,老年化造成產業棄守情況多,但在台灣的桂圓食用量大,舉凡烘焙、餐飲、中藥等等食材都需要用到桂圓,在供需的角度上觀察,台灣本產桂圓應該供不應求,但產業現況是龍眼乾收購價格低落、進口桂圓充斥仿冒、機器烘焙假冒土窯柴焙等等龍眼乾品質落差問題,使用進口桂圓卻在產品宣傳上用東山柴焙桂圓的字樣宣傳,導致消費者對產品原料來源認知上的錯誤,也因為45歲以下的年輕人對於東山土窯柴焙龍眼乾的風味一無所知,種種因素讓我們在返鄉後推動「東山土窯柴焙龍眼乾復興運動」, 我們希望東山土窯柴焙桂圓的製作方式能讓更多人了解,也讓更多人能夠品嚐真正用柴焙桂圓做出的產品,因此我們身體力行投入農業經營,從種植到加工開始,親力親為土窯柴焙龍眼乾的行銷過程,希望我們推行土窯柴焙龍眼乾的復興運動,能夠影響消費者與生產者,進而提升產業競爭力,讓東山土窯柴焙龍眼乾能夠擦亮地區特色產業的招牌。

1128資產 9.png

2010年為了解決東山土窯柴焙龍眼乾的產銷問題,我們建立「山頂壯圓」品牌來銷售龍眼乾,2015年獲選為農委會「第二屆百大青農」,2017年紀錄在遠見雜誌「50大黃金青農」,歷經2019年龍眼歉收,2020年龍眼豐收卻因為疫情導致消費市場萎縮的影響,2021與2022年又適逢龍眼歉收年,我們希望能組織龍眼農,以「推廣和發展台灣土窯柴焙龍眼乾」為出發點,分工合作龍眼加工產業,另外在龍眼病蟲害防治部分,持續配合政策來施行,以了解荔枝椿象族群密度狀況,並配合農政單位投入無人機噴藥試驗,並投入大型展覽活動來推廣土窯柴焙龍眼乾。目前先以產銷班模式組織化龍眼生產者,並以協會或合作社為發展目標,收購生龍眼平穩售價,並統一用藥,推廣共同加入產銷履歷,擴大土窯柴焙龍眼乾產量。也在2021年投入研發並量產「柴焙桂圓黑豆醬油」、「柴焙桂圓黑豆拌醬」,結合台南女青農所生產的國產黑豆,研發成果不僅能推廣土窯柴焙桂圓,更能幫助國產雜糧推廣,投入醬料類生產也將為其他產品開發留下伏筆。

 

我們也歸納幾個發展重點:

  1. 積極參與大型展覽活動,持續增加曝光度,並推廣桂圓相關加工食品。

  2. 主動與業者談聯名合作,如與起士公爵合作開發桂圓相關口味乳酪蛋糕,配合行銷宣傳,讓後面許多品牌商也循線採購桂圓原料,透過這個模式,讓山頂壯圓是品牌原料、也是品質保證,這在龍眼乾產業上是前所未見的模式。

  3. 不斷研發柴焙桂圓相關系列產品,讓消費者了解產品差異化,也讓農業經營跨足食品產業供應,從食品業角度來看,我們從原物料就開始生產製造,完全掌握原料來源,比一般業者更有產品基礎。

  4. 成功持續上架新光三越百貨專櫃,成為全台灣第一個以品牌身份販售到百貨公司專櫃的龍眼農,並在2020年參加新光三越好物之星比賽,以柴焙桂圓羊羹禮盒榮獲第一名,同年免費刊登在新光三越周年慶DM介紹、廣告電視牆採訪影片檔期撥放、網紅直撥訪問,為產業帶來話題。

  5. 2017年至今持續用「山頂壯圓」品牌外銷土窯柴焙龍眼乾到北美、加拿大、澳洲、日本、香港、澳門等地,是臺灣第一個以品牌之姿供應龍眼乾的廠商。所作的所有努力,都是為了打破過去盤商壓低價格收購龍眼乾,再混合進口桂圓販售給食品業者的剝削模式,整個壓低桂圓產業價格的共犯結構在過去牢不可破,因為農民有生產銷售方面壓力,多數農民無法再花時間解決銷售問題,因此我們希望努力行銷土窯柴焙龍眼乾的差異化之外,也讓消費者吃到真正的土窯柴焙桂圓產品的真正風味。

1128a資產 72.png
1128資產 8.png

青年返鄉接下傳承的擔子,黃文業、黃文詣兄弟檔共同創立了「橘二代」,用巧思在包裝上推陳出新,兼顧可口的茂谷柑品質,採用草生栽培的友善農法,再透過行銷翻轉偏鄉農產的命運,讓更多消費者認識大湖的茂谷柑。

「回家是必然的路,我想傳承、延續農產品的生命,共享品牌經驗。」黃氏兄弟文業、文詣懷抱著理想與堅持,與夥伴一起創立了返青富民聯盟,聯合各種有特色的農作物、麵包坊,要為農村帶來改變,打造共好共榮的青創聚落,讓更多青年願意回到農村,一起為了這塊土地努力!

哥哥黃文業回來幫忙家業已經八年了,因為父親腰痛而選擇回家幫忙農作,而弟弟黃文詣則是回鄉五年,回來那年剛滿三十歲,想著可以如何調整優化傳統的出貨流程,讓家人可以輕鬆一些,於是除了將出貨流程規格化、減少工時外,更以設計禮盒的方式慢慢改變,想把「橘二代」系統化、品牌化,也讓果園可以一代一代傳承。他們笑著說,當初取名為「橘二代」,是因為很多「富二代」、「星二代」聽起來都很厲害,既然是種橘子的,就叫「橘二代」吧!

1128資產 9.png

橘二代的果園從爸爸開始就是使用草生栽培方式耕作,這邊的橘子園以前是荒廢的土地,很多竹雜樹,剛開始種的時候比較辛苦,因爸爸的理念,認為除草劑對人與環境都很不好,不喜歡除草劑,所以從小兩兄弟的休閒娛樂就是幫忙除草。如果使用除草劑的話,一年只要除兩次草,且大量噴灑藥的方式,一次只要一天即可完成。而不使用除草劑的話,一年需要除六次草,一次需要四天,等於工時是使用除草劑的12倍!雖然人工除草、草生栽培的成本非常高,但堅持要守護人與土地的心,也讓他們種出能讓消費者安心吃的柑橘。苗栗大湖是縱谷地形,平均海拔在300-600公尺間種植橘子,早上起來都是霧氣,所以橘子都是在雲海裡,橘子可以很快速吸收天然霧氣轉換成水分,轉化成橘子的多汁。北部的橘子比較耐放,一般放到四、五月沒問題,隨著放的時間越久,茂谷柑也會漸漸將酸度轉為甜度。

人工均勻噴上牡蠣殼粉,防止茂谷柑曬傷

當天去的時候看到茂谷柑上裹一層白白的粉,文業說千萬不要以為那是農藥,其實是牡蠣殼粉(碳酸鈣),因為茂谷柑的皮非常薄,透過一顆一顆細緻上粉的過程,可以讓茂谷柑免於受到陽光的曬傷,原來是天然的防曬啦!讓茂谷柑更漂亮生長。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