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風土物產獎

遴選具特色的地方特產、伴手禮,以包裝設計、理念溝通等方式,將原物料特色與風土文化展現出來。




位於新竹縣橫山鄉的大山背地區是一個傳統的客庄,一年四季皆有不同景致且有各式自然觀光資源,更有許多農家於此栽種蔬果,尤其以豐富的柑橘為主。大山北月團隊在2014年進駐歷史悠久但已廢校多年的豐鄉國小做為基地,冀望成為大山背地區的新燈塔,串聯當地各個星火,重新點亮地方的記憶。團隊將國小舊址從清理環境到粉刷布置,重新活化為多功能的場域,包含提供結合了台三線五個鄉鎮名產的山月慢食套餐的景觀餐廳、收藏國小校友劉興欽漫畫作品的展間、與山林共存的露營場地、在地取材的藝術家駐館工作室、可體驗各式活動的手作教室,以及販售與在地小農合作開發之商品的「福利社」等空間。透過各種應用,把大山北月打造成集結地方歷史、文化與農作產業的博物館;同時推出一日遊行程,讓遊客能進行一場與山林有所連結的深度旅遊。所有硬體與軟體的革新,除了讓國小舊址再次成為據點外,也成功串連當地的人事物,帶動地方經濟,期許以創新的商品與服務帶大家認識不一樣的大山背。

大山北月這八年來一直在努力做好一件事,希望可以成為在地農家的靠山。我們透過協助農作物展售、規劃農事體驗小旅行、開發特色文創產品等方式,活用大山背的在地資源,創造出嶄新的商業價值。資源從農家、農作物、農場涵蓋到知識、文化、歷史層面,瞻前顧後,為當地注入新力量。
【美食策展】
新竹台三線經關西、橫山、竹東、北埔、峨眉等五鄉鎮,各有自己的特色,位於中心點的大山北月期許自己能成為「新竹台三線的策展人」,整合五鄉鎮之在地食材設計出「山月慢食套餐」,從峨眉鄉的東方美人茶香檳開始,沿途經過橫山鄉的窯烤麵包、關西鎮的仙草冷麵、竹東鎮的手工麻糬,最後在北埔鄉客家擂茶收尾。透過食物策展,結合客家五鄉鎮的特色與在地用心好味道。同時獲得Taipei Walker全台60家景觀好店的獎項與台灣綠色餐飲指南 Green Dining Guide的推薦肯定。
【加工產品與禮盒】
為了解決橘子生產過剩的問題,大山北月與農家共同開發多款加工食品,其中除了常見以果汁、果汁為主的產品外,我們也將橙花、果皮加以開發,更將大山背柑橘多達數十項品種的特色製成文創商品,未來更致力於全株應用。今年我們推出的柑橘禮盒內容包含蜜橘片、柑橘醬油、茂谷啤酒、桔醬、茂谷牛奶皂與撲克牌,透過全新的包裝設計提升整體質感,也藉送禮提高大山背柑橘的曝光度。
【農民市集】
在遊程與商品陸續推出後,我們嘗試全台首創自助式農民市集,以改善農友困境、提供一個不會被盤商剝削或控制價格的平台。我們設計農友們的專屬櫃位,製作故事看板及聯絡方式,農民只需將作物標價後擺放至櫃位即可離開並定期收款,而遊客只要依據標價付款即可帶走健康的農作物。除了成為活絡經濟的場域外,我們更利用空間舉辦各式活動,如農產品展售會、食安問題講座、食農教育活動等。市集的活化不僅連結各個農家的資源,更達到聚集人潮、增加整體知名度的效益,成為大山背不可或缺的據點。
【小旅行】
大山背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配合一年四季的變化,我們依照時節規劃了不同主題的遊程,例如春夏的螢火蟲季、夏季採竹筍,以及冬季的柑橘21點小旅行等,每次活動皆會搭配手作體驗、農場採果與景點參訪等,讓遊客能透過旅遊的方式認識山林與農事產業的工作。
【休閒農業區整合】
在遊程與商品陸續推出後,我們嘗試全台首創自助式農民市集,以改善農友困境、提供一個不會被盤商剝削或控制價格的平台。我們設計農友們的專屬櫃位,製作故事看板及聯絡方式,農民只需將作物標價後擺放至櫃位即可離開並定期收款,而遊客只要依據標價付款即可帶走健康的農作物。除了成為活絡經濟的場域外,我們更利用空間舉辦各式活動,如農產品展售會、食安問題講座、食農教育活動等。市集的活化不僅連結各個農家的資源,更達到聚集人潮、增加整體知名度的效益,成為大山背不可或缺的據點。
大山北月執行長成為休閒農業區副主委後,帶領休區一路自2014年前評鑑丙等升級至2018年的甲等,大山背的成績著實大三倍。除了提升在地人的能力與信心外,也同時帶動當地的觀光農業發展。




台灣漁村傳統美食,將台灣婦女的智慧及手藝「魚鬆」,繼續飄香下去。
東港味益,『台灣第一家鬆品專賣店』,有十五種各式鬆品(鮪魚鬆、旗魚鬆等),以自家EU歐盟認證工廠製作,更是是台灣少數鬆品,可外銷歐洲的鬆品,喜歡東港,所以帶四年東港小旅行,後續本業忙碌,將退到幕後,希望將這份喜歡東港,讓更多人認識東港,決定將自家的伴手禮,融入東港大鵬灣的元素,透過產品包裝,讓更多人認識,屏東東港這個有文化深度漁村。『有魚學堂』,第一本東港漁村文化伴手禮。日本有壽司、韓國有泡菜、台灣漁村有魚鬆,台灣鮪魚的故鄉在「屏東東港」,「鮪」拆掉就是有魚,東港漁村,來自百年的孕育,深厚的文化及內涵,足夠成為一個在地學堂。延續大海深藍沉穩的主色系,金色讓漁村傳統美食,更有內涵跟質感,作為這次的主色系,這個logo代表一個東港漁村,加上屏東太陽,也像一隻魚浮出水面的感覺。呼應著有魚學堂概念。使用大海沉穩的藍,低調霧金色,帶出美感跟質感。由外盒鋪陳,內盒繽紛豐富,帶出東港另一個個性,這是專屬東港的深海寶典。
●大鵬灣、濱灣之星為主題內盒
內盒以東港、大鵬灣為主題設計,將特有的在地、文化、景點、美食視覺,內盒裡以鬆品跟海洋主題,以鬆品的橘搭配海洋的藍,作為質感的波紋,將這道台灣傳統漁村美食,以更優雅細膩的風格重新詮釋。另一面以辭典方式,呈現在東港「魚」的故事(黑鮪魚、漁村、漁市等..)文青又環保、專屬外包裝,並推廣重複使用的生活品味與習慣。這次搭配,以外銷歐洲高品質的「一口鮪魚鬆蛋捲」,將東港特色物產鮪魚,搭配現代人方便營養的美味,深受大好評。
●有魚學堂榮獲屏東十大伴手禮、台灣百大伴手禮、經濟部中小企業OTOP產品設計獎

-
臺灣少數外銷歐洲EU歐盟認證鬆品製造廠
-
fssc22000認證 鬆品製造國際工廠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NWzx0dd8aE
-
飄香國際、傳承三代
-
臺灣第一家鬆品專賣店
-
屏東名品、臺灣百大伴手禮
-
屏東十大伴手禮(連四屆/不同商品)
-
國發會地方創生-東港伴手禮好店
-
交通部觀光局臺灣燈會推薦-東港必買伴手禮店家
-
臺灣文博會-東港漁村文化伴手禮店家
-
臺灣設計展-東港漁村文化伴手禮店家
-
屏東黑鮪魚文化觀光季-優良認證店家(連十屆)
-
交通部觀光局優良觀光產業及從業人員表揚
-
交通部觀光局借問站-連四屆全台雙料冠軍借問站(最佳站長)
希望透過東港味益努力,讓更多人看見東港的美好跟深度。也將台灣傳統漁村美食「鮪魚鬆」,透多元專業趣味的方式,繼續飄香,除了有十五種專業鬆品口味,搭配不同客群,推出多種包裝(學校、醫院、航空公司等),推出大眾的拉鍊袋裝、精緻外銷的中英雙語鐵罐裝、連結地方的特色文化包裝,有魚學堂、超級捲、結合地方大鵬灣自行車,推出好運捲主題伴手禮。也是台灣第一家將魚鬆變成文創,推出鬆品御守,讓鬆品有無限可能,讓更多年輕人,願意接觸這個傳統漁村美食。 有魚學堂,不只是一個禮盒,更代表著東港美感文創及故事,面對疫情來臨,轉換成圖片數位化,透過網路的力量,分享的故事,將東港三大特色文化(黑鮪魚、東港迎王、大鵬灣),製成美感文創,讓在地文化也可以輕鬆外帶,增加在地年輕人,對於自己的在地文化的認同度。東港小漁村行動支付的不普及,第一家觀光伴手禮,提供三款主流行動支付(街口、line pay、臺灣pay),提供給遊客更多便利,並讓在地業者更認識認同多元支付的觀念及使用。提供第一個東港觀光,四語導覽地圖(中英日韓)深受大好評,集結過去五年國內外旅客,喜歡詢問的東港觀光導覽資訊,身為全台四連霸的全台借問站冠軍,希望真正幫助許多國家的旅客。




福灣巧克力緣起於創辦人許華仁在2010-2015年間擔任福灣莊園主廚時,無意間發現屏東農友種植的可可苦無銷路,基於對土地熱愛與對食材的珍惜,開始嘗試料理可可與製作巧克力。 時至今日的各種努力與累積,福灣巧克力在大武山腳下以友善耕作的方式契作可可果,以多種獨創的工藝技法與無止盡的熱情,在莊園內完成Tree-To-Bar從可可果到巧克力的完整製程,並結合各種饒富特色的在地食材,以巧克力這個最迷人的世界語言,向全世界訴說來自台灣的風土故事,希冀以巧克力傳遞從土地到靈魂的生命至美。2017-2020年累計超過全球百餘面獎牌, 並於2019年的ICA世界巧克力大賽獲得全球最佳黑巧克力的殊榮。 除了產品的不斷突破創新,福灣巧克力近年更致力於友善環境、公益實踐、食安品質等永續目標,達成了全果利用零浪費、維持最短的巧克力食物里程,並發起公益關懷計畫,支持NPO Channel及眾多公益組織完成更多的募款計畫以及創新的共好代工採購模式,以諸多行動帶領臺灣可可產業往更永續的方向前進,讓世界看見台灣,期許成為翻轉全球可可產業的永續巧克力品牌。

-
2021年7月以前,連續三年收果量達全屏東可可果產量80%以上,以零藥殘為收果目標,帶動檳榔田轉型可可田。累積交易農友達190位,重量達897頓,歷年總收購金額達1800萬以上,可可豆藥物殘留檢驗全部皆為零檢出。
-
2021年8月起,採契作方式攜手農友轉型「友善耕作」,不使用殺草劑、農藥與化學肥料,並建立透明收購分級製度,打造更永續健全產業,至2021年底帶動24位農友十甲以上土地轉型友善耕作。
-
研發「可可全果利用」革新技術,將果實100%轉為可食用或加工原物料,珍惜食物零浪費。
-
實踐「最短食物里程」巧克力,從農場到成品在平均40公里之內完成,原物料71.1%為在地採購食材。
-
2017-2020年累計全球巧克力賽事獎牌超過百面, 並於2019年的ICA世界巧克力大賽獲得全球最佳黑巧克力的殊榮、鐵觀音茶巧克力更連續三年榮獲金牌、連續三年蟬連世界獲獎最多品牌、連續四年贏得亞洲最佳黑巧克力,受美國今日報USA Today譽為世界上最好的十個巧克力製作者之一,外銷至全球13個國家,使台灣巧克力產業備受國際注目,並被世界巧克力大賽評審主席讚譽為「巧克力界的NASA」。
-
團隊成員二十餘人全來自屏東,讓在地青壯年在家鄉有發展才華的舞台。
-
經營形態及概念獲得同業認同,帶動屏東甚至全台可可巧克力產業蓬勃發展,農友廣泛種植或自創品牌超過三十家,茶與巧克力的結合更開創出台灣茶巧克力產品的獨特飲食文化產物。
-
經營形態及概念獲得屏東縣政府認同,開始以「莊園式經營」、「參賽獲認同」、「最短食物里程」、「最舒適可可產地旅遊」等方向輔導農友成長。
-
2021年福灣巧克力針對台灣一號屏東黑巧克力62% / 70% / 85% / 100%四項產品完成了全球第一次單一巧克力產品的「碳足跡盤查」。
-
獲頒經濟部「Buying Power採購支持獎」,以採購的力量平衡社會公益、環境永續、照顧到更多社會問題。
-
以大量在地食材結合巧克力提升屏東農產品價值性、普及性、開創性,包含玉蘭花、土肉桂、月桃籽、野薑花、玫瑰花、香夾蘭、胡椒、櫻花蝦等。
-
福灣巧克力公益關懷計畫「All for one, one for all」,將年度營收的1%作為公益種子基金,成為長期支持NPOchannel平台的「公益夥伴」,進而協助更多的公益團隊與募款計畫。2021年度,福灣巧克力總共支持了16個公益組織的20個募款計畫,投入捐款加上帶動捐款總額達到102萬6千8百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