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域振興大賞獎

該團隊符合地方創生精神,以「創意、創業、創新」連結「地、產、人」 ,其創辦事蹟足以成為其他團隊學習標竿。




武撒恩2003年即從事飯店業至今已有18年旅宿經驗,帶著過去的返鄉在 金崙出生之地創了第一個旅宿品牌 ”打個蛋海旅民宿”,透過「宿」提供給世界旅人認識台東、金崙。隨後2018年也在金崙部落裡 創立了”力卡珈琲”,我們將地方及時令作物入烘焙,希望 透過「食」讓旅人認識南迴產物。六年的時間創生地方發展,在地方影響不小,過去是台九線上路的金崙甚至是原本在2018通車的金崙大橋,一度家都覺得應該會邊緣化但長期地方耕耘有了成果現今金崙已成了目的地,尤其在打個蛋海旅與力卡珈琲所產業道路更是部落裡最熱鬧的一條街,更可以有感看出部落愈來多的在地家店開業,有飲料店、餐飲甚至民宿等家,金崙有了商業發展及經濟規模。因此2021年受縣府力邀至多良部落經營部落廚房,縣府希冀我們能在多良地方有些擾動,期待更年輕人返鄉,因此芙瀨實驗廚房於2021年八月正式對外營業,成為這個部落培力人才的新基地。

2014 年返鄉後曾思考要如何在部落裡生存,於是決定創業並且做自己最擅常的優勢-旅宿,開了金崙下部落第一間民個人都無法相信這地方能成功存活的民宿。
-
2016年、2018年,榮獲Tripadvisor全台灣Top25 民宿之一。
-
2016年舉辦第一場太麻里部落市集(金崙原生市集),透過金崙溪流域的產業盤點,集結十家產業職人一起在12/26、27推廣在地產業,更重要的是讓方職人明白,原來金崙火車站才是魚群最多的地方於到現今2022年都可以看到部落族人在金崙火車站前擺攤。後來,結合這些職人店家或個人,推出部落旅行地圖讓世界停留在金崙從過去兩天一夜,更是拉長至四三讓部落店家都有了生意。
-
開免費的旅宿課程,明年十一月都會辦理維期個只要是部落或是太麻里原住民族人都能免費上課,透過學理及實務習更快提升來的旅宿服務,也陪伴釐清創業可能性。截至目前成功培育了五家民宿、一間餐飲開業,有金崙部的線織屋民宿、雜貨店兒子民宿及阿雷冷飲專賣店,賓茂部落的奇瓦拉民宿、南王日安巷 口民宿、馬泰林部落的優席夫藝術家。
-
推動淨灘日常,客房內提供回收帆布袋逛部落買東 西減少塑膠袋購買,鼓勵旅人淨灘,換取環保牙刷獎品。
-
2021年開始舉地方慶典活動-南方草節,結合地產業、工作坊帶動淡季旅遊,也推動文化教育成效非常好而受東管處肯定未來都由協辦支持。
2018年力卡珈琲創立
1.開設地方論譠及工作坊等學習型課程。
2.性平推動台,成為東同寮社團南迴主要友善及講座空間。
3.聯結小農作物,推動產地餐桌概念重視食育及來源。
4.每年都辦一場日出淨灘活動,所有用具是回收再利。
5.不提供一次性餐具的咖啡廳,為金崙觀光旅遊區降低垃圾製造。
6.提供免費的空間給年輕人辦活動 (例如辦分享會及演唱活動)。
7.提供免費的寄賣空間,已有部落小農人及手工藝之物品增加通路。
8.部落孩小的課輔園地及老人家客廳,小幫手陪伴計劃(寫生畫及
料理品嚐活動)讓部落人也喜愛這裡。
2021年芙瀨實驗廚房創立
1.開設地方論譠及工作坊等學習型課程。
2.性平推動台,成為東同寮社團南迴主要友善及講座空間。
3.聯結小農作物,推動產地餐桌概念重視食育及來源。
4.每年都辦一場日出淨灘活動,所有用具是回收再利。
5.不提供一次性餐具的咖啡廳,為金崙觀光旅遊區降低垃圾製造。
6.提供免費的空間給年輕人辦活動 (例如辦分享會及演唱活動)。
7.提供免費的寄賣空間,已有部落小農人及手工藝之物品增加通路。
8.部落孩小的課輔園地及老人家客廳,小幫手陪伴計劃(寫生畫及
料理品嚐活動)讓部落人也喜愛這裡。




在台灣,由百餘座小島所組成的澎湖群島,有全世界分布密度最高的石滬群,具有高度的國際性與文化價值,甚至在2009年被列為「臺灣世界遺產潛力點」。過去澎湖人多數以石滬維生,且以不動產的概念管理石滬。然而,近年因海洋資源匱乏、人口外移等因素,導致石滬年久失修,修復匠師凋零,功能性不如以往,石滬的輝煌年代逐漸走入歷史。已失去漁業價值的石滬文化,如何在這個時代中,復興且創造經濟價值,轉型為新型態的永續產業,成為一大關鍵。
2017年,海生海長的澎湖青年,楊馥慈和夥伴曾宥輯返鄉創辦了離島出走,長期耕耘在漁村之中,挖掘地方魅力,以「里海的永續旅遊設計」為出發,整合在地資源,將傳統文化進行轉譯,設計開發成具教育性且友善生態的石滬旅遊服務與產品,並且串連地方社區、培訓漁村長輩擔任解說員,找回自身價值與認同感,更將部份盈餘回饋至石滬修復基金,持續性投入高耗人力、高耗時的石滬修復、培育青年匠師,達成與社區、友善環境,文化傳承的共好模式。同時間,更親自走訪全澎湖的海岸和島嶼,花了近5年的時間,進行石滬空拍普查工作,結合過往學者之研究數據與田調等基本資料,使之持續延伸與重新進行更詳盡的紀錄,補齊過去文獻的闕漏。並將其龐大複雜的資料庫,聚集成一個擁有完整石滬資訊的多功能平台,擴大整合的力量,讓世界看見澎湖擁有珍貴的世界遺產地景。

將澎湖石滬議題普及化的推手
澎湖石滬群雖作為「台灣世界遺產潛力點」,卻是相對冷門且大眾無感的議題,一般印象仍停留在七美雙心石滬的觀光形象上,然而這幾年依靠新媒體與科技崛起,團隊自2017年便開始走訪紀錄全澎湖600多口石滬,透過空拍機的輔助,將過去受限於技術的文獻重新更正,用更親近大眾的方式架設了澎湖石滬資訊平台stoneweir.info。並結合社區,以永續旅遊的模式創辦離島出走isle.travel旅遊品牌,讓石滬文化開始走進公共的領域,擔負起故事傳承、內外交流等要角。
串連在地的草根協調者
石滬過去作為私人財使用,具高度排他性。團隊除了作為大眾與石滬之間的橋樑,更需要與直接的利害關係人協調溝通,像是匠師與滬權人,透過實際下海學習修石滬的過程,與匠師們建立起情感與信任,隔年更在匠師的故鄉駐點展店,甚至進到社區發展協會中擔任總幹事一職;經過長年的深耕,石滬文化儼然成為離島出走的品牌代名詞。




台灣潛水1980年以工程潛水起家,後轉型為休閒潛水。
親海、知海、愛海,是上天賦予海島國家重要的使命。台灣潛水宗旨為「Bring Ocean Into Your Life」,藉由潛水,讓海洋進入大家的生活。讓更多人愛上大海而成為海人,跟著我們一起保護這片大海。
善用自己的專長,做對世界更好的事。
海人改變-讓更多人來到海邊成為海人
還原於最單純的「海」。用不傷海洋的方式認識海洋,提供海洋知識,讓更多人愛上大海成為海人。>海洋守護者。
永續環境-吸引夥伴改變潛水產業環境
縮短人與海的心理距離,協助並培養年輕人。創造更多元繁盛的海洋影響力。讓潛水產業與台灣海洋之美生生不息。>台灣潛水學院
世界串連-藉由潛水串連台灣和世界
台灣豐厚美麗的海洋景觀足以傲視國際,期待更多人看見這片海洋的美好,提升台灣潛點的國際知名度。因潛水來到台灣,因海洋愛上台灣。>環台潛旅
善用專長-用專長做對海洋更好的事
台灣豐厚美麗的海洋景觀足以傲視國際,期待更多人看見這片海洋的美好,提升台灣潛點的國際知名度。因潛水來到台灣,因海洋愛上台灣。>環台潛旅

台灣潛水藍色任務
藍色任務來自台灣潛水獲利的20%成立的藍色基金,將來自海洋的所得再歸於海。希望潛水產業與海洋環境都能永續經營。
縮短人與海的心理距離
潛水產業依海維生,看見深愛的海洋受到污染與破壞。希望藉由潛水,讓人與海的距離更親近;將海洋帶入大家的生活,對環境與海洋問題有更深刻的感受與體悟,一起了解海洋的污染與塑料問題。用更多實際行動與影響力,邀請潛水員、各家潛水與海洋相關產業、在地一起解決或延緩海洋污染,一起以行動守護珍貴的海洋。
藍色任務基本盤,全年穩定運行中
-
潛水體驗-潛水員實際潛入海中,更能對海洋的環境破壞與悲傷產生共鳴。
-
在地產業的結合-挑選在地食材與商品,降低碳足跡。
-
不塑生活-藉由行動實際影響來到這裡的潛水員與旅客。
-
永續旅遊-與在地旅遊業者合作,探訪恆春山水。
-
綠建築 台灣潛水渡假村-以綠建築規格打造台灣潛水渡假村。相較傳統建築,其節能效益約是每年種了885棵樹。
-
小海藍色商品-銷售對海洋友善的產品,淨利100%投入藍色資金。
-
淨灘淨海-每年固定舉辦的大型淨灘淨海「台潛海清日」,也與各大企業、在地業者合作淨灘淨海。
-
台灣潛水學院-培育潛水人才進入潛水產業,將潛水專業與藍色理念推廣至世界。
藍色任務創新部分
-
海洋畢業典禮-帶領孩子從小親近海洋、認識海洋,學習與海共生共處。
-
海洋守護者-將海洋環境教育納入潛水課堂,上課期間體驗不塑生活與潛水淨海。
-
海洋巴士-與各學校與企業合作,舉辦海洋演講,將海洋議題帶到城市,讓非潛水員也看見海洋問題。
-
海人視界-透過海洋職人們的分享,用更寬廣的眼界,更專業的視角欣賞海洋。
-
海漂電台環半島淨灘-聯合在地業者淨海灘走過恆春半島。累計撿起上千公斤的垃圾 ,並了解各海灘的健康狀況。
-
環台潛旅 - 串連台灣海域與在地文化的環島之旅,和國際潛點書作者Simon與Sofie一起潛進台灣海域,並寫成書銷售世界。
-
企業員工訓練-提供企業員工潛水訓練,將海洋教育傳遞到不同領域的客群中。
-
讓海洋走進都市-與關懷環境與在地的夥伴合作,讓海洋元素在都市各角落出現。